手机央广网 > 今日头条地方新闻

鄂尔多斯市公安部门破获一起特大网络跨省贩毒案!


2016-06-27 13:40 鄂尔多斯新闻网   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鄂尔多斯警方破获特大网络贩毒案 斩断一条由山西经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的贩毒通道

  本报康巴什讯(通讯员吕磊樊文平)近日,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破获了一起公安厅督办的特大网络贩卖毒品案件,彻底斩断了一条由山西经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的贩毒通道。

  今年年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在工作中发现,有人长期向准格尔旗多名吸毒人员兜售冰毒。获得线索后,民警立即展开摸排工作,确认准旗数十名吸毒人员长期从外号为“管道工”的毒贩手中购买冰毒,并截获“犯罪嫌疑人近期将从包头来我市进行毒品交易”的重要情报,便立即上报。上级领导迅速作出“全力攻破此案”的重要批示。刑侦支队长支队长亲自挂帅督办此案,荷枪实弹的民警很快将刚到东胜的绰号为“管道工”的犯罪嫌疑人郭某某抓获,并在其身上发现大量贩卖冰毒的证据。3月25日,便衣民警通过顺线追查、户外蹲守,将犯罪嫌疑人郭某某的贩毒上线犯罪嫌疑人李某、钟某抓获,并当场缴获40余克冰毒。由于此案案情重大,办案民警连继作战,远赴山西省太原市追查犯罪嫌疑人李某、钟某的贩毒上线“空哥”,以斩断贩毒源头。经侦查,最终查明外号为“空哥”的犯罪嫌疑人董某的身份和落脚点,但该名犯罪嫌疑人行为诡异、警惕性极强。4月7日,犯罪嫌疑人“空哥”在其藏毒的出租屋外出现,民警一举将其擒获,当场查获1公斤冰毒及吸毒用具、毒品加工用具等。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董某如实交代其利用QQ、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联系贩卖毒品,通过快递业向全国各地十多个省市的吸贩毒人员长期进行贩毒,数量巨大的犯罪事实。

  目前,呼市籍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山西籍犯罪嫌疑人董某、包头籍犯罪嫌疑人李某、钟某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毒品祸患无穷

  坚决不吸第一口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无悔青春,健康生活”。

  从今年的宣传主题可以看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已被摆在突出位置。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于2016年2月份发布的《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我国现有吸毒人员234.5万名,其中,18岁到35岁的人群占60.6%,吸毒人员低龄化特征突出。

  东胜区戒毒所组织戒毒人员观看戒毒宣传片

  案例:

  花季少女“溜冰”减肥被毒魔吞噬

  1989年出生的小红,是准格尔旗人,第一次沾染冰毒的时候还不到18岁。小红有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是一名“瘾君子”,浑身是病,吸毒已致家徒四壁,庞大的医药费还要靠两个女儿外出打工来维持。因父亲常年吸毒,导致姐妹俩从小就没接受过高等教育,只能在夜店吃碗“青春饭”。在那样的环境里,小红接触到了一些吸毒的恶友,并听信“吸毒可以减肥维持魔鬼身材”的谎言,毫不犹豫地“溜”上了冰。冰毒强大的致幻性和对身体的巨大摧残让本来开朗、热情的小红很快失去了活力,随之被送入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戒毒。第一次戒毒期满后,小红难敌毒瘾,很快复吸,又一次进入戒毒所。这一次,小红却没能顺利地等到强戒期满回归社会。刚刚进入戒毒所,小红就被查出了宫外孕,经抢救无效大出血死亡,年仅20岁。一个如花似玉的花季少女,最终被毒魔吞噬,香消玉殒。

  数据:

  我市吸毒人员35岁以下占45.25%

  近年来,毒品滥用的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型毒品呈迅速蔓延态势。新型毒品也称合成毒品,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目前流行滥用的主要有冰毒、摇头丸、K粉等。而一些包装精美的合成毒品迷惑性极强,如印着卡通图案的“跳跳糖”,像饮料一般香气四溢的“咖啡”、“奶茶”等精心伪装过的合成毒品,在年轻人中蔓延得尤其迅速。

  据鄂尔多斯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31日,全市现有吸毒人员3821人。其中,17周岁以下的有7人,占现有总人数的0.18%;18——35周岁的有1722人,占现有总人数的45.07%;36——59周岁的有2072人,占现有总人数的54.23%;60周岁以上的有20人,占现有总人数的0.52%。此外,全市吸毒人数每年在以500——600人的速度递增,由于无知、好奇、好玩,追求一种不健康的时尚,吸食人群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分析:

  好奇心驱使误把吸毒当“时尚”

  采访中,鄂尔多斯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综合业务大队副大队长张良介绍,随着新型毒品的泛滥,青少年已日益成为最容易受这类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歌舞厅、迪吧等娱乐场所是青少年群体乐于消费的地方,同时也是新型毒品泛滥的场所。许多青少年出于好奇或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开始接触毒品,毒贩们也常采用各种招数诱惑青少年吸毒。用吸毒逃避现实,错把毒品与日常香烟混淆,把吸毒当作“时尚”、“身份”的象征……这些都是涉毒青少年在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形成的错误认识。

  张良认为,青少年吸毒的心理成因主要集中在四点,即对毒品危害性认识不足、好奇心理驱使、个人交友不慎、精神空虚或排解压力。其中,涉毒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当听说吸毒后“其乐无穷”或明知有害但在冒险、侥幸心理的驱使下误入歧途,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在被查获的吸毒青少年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受到吸毒朋友的教唆、劝诱,从而沾染上毒品的。

  现状:

  戒毒工作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

  张良告诉记者,在禁毒工作中,除打击制贩毒犯罪外,在戒毒环节,目前至少有两大难题需要破解。

  首先不少人特别是青少年对毒品危害性认识不足。“一沾毒品,危害终生。”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在东胜区公安分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内,不少戒毒人员已是多次进出戒毒所,他们即使一次成功戒毒,出去后往往“心瘾”难除,复吸率极高。因此,面对毒品诱惑,不碰毒品、坚决不吸第一口非常重要。张良建议,禁毒工作要多方形成合力,打击、治理、防范、宣传、教育多管齐下。公安、文化等部门应加强对娱乐场所和其他毒品犯罪高发区域的监管;教育部门要增强青少年的防毒、拒毒教育;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应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人员的帮教工作等。

  复吸率极高,戒毒工作成效不明显。不少戒毒人员在戒毒所内是戒掉了毒瘾,但出去后遇到以前的“毒友”很容易再沾上毒品。张良认为,为提高戒毒工作实效,相关部门应对因吸食毒品被强制戒毒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随时抽查回访,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公安派出所以及工青妇等组织机构的作用,落实帮教责任,做好对社区戒毒人员的监督和帮教工作,家人也要对戒毒人员格外关心,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全方位关心、关爱的氛围。

  采记:吸毒人员低龄化,不但严重危害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诱发了大量抢劫、抢夺、诈骗等违法犯罪,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隐患。强化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努力减少新吸毒人员滋生,是衡量和检验禁毒斗争成效的重要标准。因此,全社会要特别加强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让青少年远离毒品,自觉拒绝新型毒品诱惑,坚决不吸第一口。(鄂尔多斯晚报记者郭彩梅报道)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热门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