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8日消息(记者王晶)人口老龄化大潮来袭,未来的养老服务如何保障?在6月18日民政部举办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十四五”期间,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兜底保障网络。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健全建设运营管理政策,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对此,李邦华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在五年规划中提出“发展家庭养老床位”的要求。家庭养老床位是在“十三五”期间民政部和财政部推行的全国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中探索形成的养老服务的新形式,已经在江苏、北京、浙江、广东、四川等地先行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李邦华介绍,目前的家庭养老床位主要依托服务能力和水平比较高的养老机构,向周边的老年人、失能的、高龄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照护的服务。

如何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李邦华表示,一方面从硬件着手,把养老院护理型床位“搬”到老年人家里,对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配备相应的老年辅具、安装相关信息监测等设施设备,让老年人的家居环境更适合养老,同时也适合养老机构远程监测并服务。

李邦华表示,每多建一个家庭养老床位,就意味着少建一个养老机构床位,大大降低了家庭和社会在养老服务方面的土地和建设,“在一些大城市,建一个养老床位的成本在20万元左右。如果这些床位设在老年人家里,就相当于省了一张床,政府和社会花了相同的钱,但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养老服务。”他说。

“十四五”期间,民政部门将加大家庭养老床位的发展力度,将家庭养老床位纳入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出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让老年人享受家庭养老床位是安全的、放心的,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家庭养老床位,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