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四川喜德县:产业帮扶精准造血 村民收入四年增长6倍

2020-05-21 08:40:00来源:央广网视听四川
 

  地处大凉山的四川省喜德县阿吼村,把产业帮扶作为当地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经,通过打造产业园种植川贝母、百合等高附加值作物,养殖山羊等来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村民人均收入四年增长了6倍。

  阿吼村位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海拔高寒区域,以前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很多村民都是“土豆填肚子、养鸡换盐巴”的生活状态。阿吼村支书阿来五来对以前的生活还记忆尤新:“我7岁就上一年级,我没有鞋子穿,然后十几岁的时候,我记得清清楚楚,我们没有米饭吃,一年只吃两顿米饭,一顿是过年,一顿是过节的,每天就吃土豆。衣服很差,你烂了还要缝,基本上我就两年穿一件。”

  环境恶劣,思想保守,让阿吼人吃尽了苦头:2015年的时候,阿吼村人均收入只有1500元。从2016年加大扶贫力度后,道路硬化、易地搬迁改善了阿吼人的居住条件,国网喜德县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每年村民增加千元以上收入。这也吸引了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发展。巴久古格以前一直在外打工,今年春节回家看到家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就准备留在村里发展:“以前一直都在打工,今年没去。打工没有技术,你永远打工也是不行啊。现在搞成这样子了对不对,国家给我们修房子,或者种植啊养殖啊都有,在家慢慢种植养殖才可以。”

  特色产业的发展,让阿吼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眼下正是农闲的时候,阿吼村种植的经济作物百合,也已经有三四十公分高。78岁的巴久古华,每天吃完饭后,就喜欢到村委会的院坝里,看着别人下棋、孩子嬉闹:“我现在到村里产业园区打工,主要种百合,一天有100多块钱收入,还养蜂,种庄稼土豆、玉米、荞麦,收入还不错。”

  国家电网喜德县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队员阿育拾哈说,靠着养蜂、种植庄稼和1亩多花椒,巴久古华家人均收入到年底能超过2万元:“他们家主要经济收入是养蜂、种植花椒、核桃,还有平时我们这儿组织村民到产业基地务工,每年有一千二三,还有国家扶持的这一部分,总体来说,人均达到年底一算2万左右。”

  通过土地流转,阿吼村建立了460多亩的百合、川贝母、青刺果、雪桃等经济作物,还建起了合作社,建成年出栏2400头的生猪代养场,村民从打工、种植经济作物、养殖山羊生猪种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国家电网喜德县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队长、阿吼村第一书记王小兵说,阿吼村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1500元增长到2019年的8979元,村民收入四年增长6倍:“通过帮扶单位的爱心基金,打造一个国家电网产业扶贫园区,种植一些高经济附加值的一些川贝母、百合等一些中药材,老百姓通过土地流转,通过产业基地务工,再通过合作社分红可以获得收益。咱们还建了一个年出栏2000头的生猪代养点,然后我们还在这里建了一个集中养殖小区,解决了老百姓搬迁以后的养殖难问题。”(总台央广记者刘涛)

编辑:王颖
关键词:喜德;贫困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