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许多青年人在学习、职业、生活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新压力,“躺平”“佛系”一度成为很多人热议的话题。

“躺平”能够引发一些青年人的共鸣,是有着复杂的现实和认识差异的。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资源的丰富激发青年人对发展需求更加多元化、层次要求更高。在认识判断方面,在竞争较为集中的教育、就业等领域,现实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预期与回报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偶有发生,容易诱发一些青年人的失望焦虑情绪,从而产生疲惫、懈怠心态。

每个人的一生都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在成长和奋斗的过程中,既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困难和压力。良好的状态是,面对顺境时不骄傲不自满,面对逆境时不放弃不逃避。无论逆境还是顺境,都应该把它们看作人生财富而不是人生包袱来坦然面对。若过于执拗或在意一时的成败得失,就会陷入“奋斗无用”“努力无用”的认知误区。

事实上,部分青年人口中的“躺平”并不是真的要“躺下”,“佛系”也并不代表麻木。“躺平”“佛系”更多是他们在面对竞争焦虑和困难挑战时申明诉求、表达需求的渠道,是一种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也是对自我心态的修正与调整。近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会披露,大量调研发现,当代青年的主流观点仍然是相信成功主要靠个人努力奋斗,绝大部分青年对未来是乐观的。“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另据媒体调查数据,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认为“躺平”更多是过过“嘴瘾”。总体来看,青年们是喊着“躺平”之语,做着奋斗之实。

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在用行动诠释着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力量: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北京明白”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词;从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到北京冬奥会上的“90后”“00后”运动员;从坚守初心的戍边战士到抗疫一线的青年医护工作者……在这个伟大时代,中国青年在危险面前不退缩、在重任面前不逃避、在挑战面前不畏惧,努力在平凡之中成就伟大,在奋斗之中成就自我,向世人更多展现了他们超越父辈的达观自信、积极向上、奋斗有为的新青年形象。

诚然,一个人在奋斗过程中难免会感到疲惫、孤单。休息、放松本就是生活常态,青年不必因一时的休整而产生焦虑,也无需因暂时的失败而气馁。若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不妨学会在奔跑中调整呼吸,为下一赛段做好冲刺。临近毕业季,我们唯有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才能改变现状、突破瓶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有着更好的物质基础、更广阔的发展机会、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包容的社会氛围,只要我们把自身的理想主动融入社会,只要我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就一定能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出一个了不起的你。(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