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7日消息(记者冯志远 崔天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孤悬于敌后,在14年艰苦卓绝的战争中,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

今天,东北地区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抗联精神依然激励着广大东北人民为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不懈奋斗,再谱新篇。中国之声系列报道《追寻》本期推出:《白山黑水间 不屈慰英魂》,感受东北抗联将士铸就的“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抗联精神。

在抗联后代刘颖家中的书架上,摆满了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书籍,其中不少已经泛黄,老人正拿着一块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每一本书。

刘颖是东北抗联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同时也是抗联战士李桂兰的后代。随手翻开一本书,她开始向我们讲述小时候她从母亲那里听过的东北抗联战斗的故事。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就冒着日军搜查的危险,开始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作战。但那时,由于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逐渐聚集起来的抗日队伍始终得不到有效补给,缺衣少食,战斗条件十分艰苦。

刘颖说:“他们共同的回忆是饥饿和寒冷,有一次在山里面好几天都吃不上饭,胃缩成像拳头那么大。饿急眼了,从小口袋里拿出一粒咸盐在嘴里含一会。”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在白山黑水之间依旧挺起了最硬的脊梁。从1936年初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建立了11个军,共3万余人,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东北抗联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李兆麟的孙女李海滨回忆,为了抗日,李兆麟12年没有回过家,李海滨的父亲李玉一度以为李兆麟已经牺牲了。李海滨说:“我爷爷说12年没有和家里联系,是怕连累乡亲们。”

牺牲是东北抗联的另一个代名词:杨靖宇在重重包围下战斗至孤身一人,八女投江的纪念碑高耸在牡丹江畔……抗战14年中,东北抗联师以上干部牺牲300余人,军以上牺牲30多人,战士更是不计其数。刘颖说,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是支撑抗联将士们斗争下去的精神动力。

“东北是中国抗战最早的地方,用无数人的牺牲流血和战斗,所有的一切组成了东北抗联精神。”刘颖说。

退休后,刘颖成为了一名作家,她希望能从老战士们的回忆里把最真实的东北抗联记录下来,于是就开始整理和书写关于抗联部队的文章,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刘颖说:“这段历史要写出来,现在讲红色基因,我们不传承,还有谁传承?”

二十多年间,刘颖见证着东北抗联精神一点点发扬光大,越来越多东北抗联的影视艺术作品被搬上荧幕,书籍、红色博物馆,让青年一代了解抗联故事。抗联精神也激励着更多的后来人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在龙泉镇大北山村流传一句话——“好过的山海关、难过的大北山”,形容村子世代贫困的窘况。

2016年开始驻村的第一书记高世龙给这里开出了第一张“药方”,是改变村子单一的种植结构。他和村干部们请来农业专家,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引导村民改种天麻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可一开始村民们并不认可。高世龙说:“我也和村书记说过,我说‘老刘,你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人生都得燃烧一把’。”

村党支部书记刘连智带头在自家地里种起了天麻,第一年投入5万元,纯收入就达到了4万元。村民们看到了甜头儿,当地的天麻种植面积就迅速扩大,并先后成立了天麻、大果榛子、贝母、灵芝、蓝莓等农业合作社。2017年,大北山村在全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高世龙又盯上了能为农产品带来更广阔销路的新媒体直播。

2020年4月,靖宇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人口年均人收入由2015年的2950元提高到了9680元。高世龙说:“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从抗联精神中汲取了力量,这种力量也是指引着我们完成了一个个目标,一户户脱了贫,村里有了产业,村民有了笑容,在下一步乡村振兴中,我们要把这种抗联精神更加地延伸,要延伸到土地里,种在骨头里。”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冯志远。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李兆麟……这些抗联英雄的名字我们从小听到大,但当走近他们的后人,再次听到曾经的故事时,我仍然忍不住热泪盈眶。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当年无数先烈在民族危难之际血洒黑土;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建设者们又顶风冒雪,把荒原变成了北大仓;如今的我们有什么理由懈怠?奋斗是最好的传承,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东北的全方位振兴再铸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