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央广网 > 新闻

做强做大直接融资 让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更“直接”


2016-07-19 09:33 央广网   编辑:张乔

  央广网北京7月1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目前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打通经济发展的血脉,高效持续地为实体经济输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昨天发布,要求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

  《意见》要求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投资项目融资渠道,支持有真实经济活动支撑的资产证券化;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机制创新,优化能源、交通等领域投资项目的直接融资;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投资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为“双创”项目提供股权、债权以及信用贷款等融资综合服务。加大创新力度,丰富债券品种,支持重点领域投资项目通过债券市场筹措资金。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信贷,由此也出现了贷款效率不高、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而且也不利于银行业自身改革进取、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而做大做强直接融资,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使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和融资成本,能够充分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使金融为实体经济输血更加直接、更加有效。

  与成熟市场相比,目前我国的直接融资比重还比较低。最近几年,我们已经充分感觉到发展直接融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双创”及投资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包括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在内的诸多新兴产业都是高技术、轻资产、高风险的行业,他们的发展必然需要依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支撑。因此,发展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直接融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其实这几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提,那么做大做强直接融资,它的难点到底在哪里?

  专家点评:做强做大直接融资,让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更“直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

  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一个老话题,谈了很多年。这一次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改革意见,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正逢其时。今年去年的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不容忽视,甚至可以讲下行的压力还在加大,尤其令人比较担忧的是今年上半年民营投资的增速只有2.8%,有相当一些行业和地区民营投资的增速甚至是负的。没有投资,特别没有民间投资的话,中国经济将会变得更加的困难。

  如何激活民间投资的活力,这是我们当前经济问题里最突出的一项,投融资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通过拟制机制改革激活民间投资活力。这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投资,投资现在的问题在哪里?一方面现在有大量的钱现在趴在账上,我们现在活期存款的存储高达25%,很多企业其实有钱,有钱但是他们不去投资或者找不到很好的投资机会。还有大量的资金也是拿去炒作,炒房地产、炒期货、炒股票、炒外汇等,很多资金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中国经济客观上存在比较严重的脱实向虚的倾向。这就要深入研究了,为什么这些钱进入不到实体经济,为什么不投到真正需要投资的地方,中国还仍然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国家,仍然有大量的地方需要投资,为什么大家不去投。

  从融资来讲,大家遇到融资的问题,首先想到的还是要利用银行贷款,但是其实现在银行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都在快速的上升,银行发放信用的能力其实已经受到了抑制,因为银行的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必然要求贷款比较慎重,同时有很多企业,特别是钢铁、煤炭、房地产,很多行业的企业的负债率已经居高不下,融资的体制也需要改革。

  这一次意见就是要核心的一条就是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所谓直接融资核心就是银行贷款以外的。投资者或需要资金的企业,可以是直接面对面的进行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具体来讲,股市的IPO,私募股权、风险投资、企业债券、产业引导基金等,所有这些新的形式都是叫直接融资。客观的讲,这些年其实中国的直接融资发展的还是不错的,并不是没有发展。比如说私募股权现在总额已经接近四万个亿,私募股权的个数已经接近一万家,风险投资也超过一万多亿,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最新的数据已经达到939家,总额已经达到1.7万个亿。直接融资在这些年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现在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在整个社会融资里面的比重从过去高达90%以上,现在已经下降到差不多在80%以下,这个还是有很大的进步。

  这一次出台这个意见,最核心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这次的意见里第一条就是要以企业为主体,尤其强调的就是每一个企业,无论你是什么企业都要一视同仁,是公平平等的市场主体。这个话是很好,但是这么多年这个话不是一直在讲吗?而是现实情况里没有落实下去,民营资本之所以上半年投资增速如此缓慢,重要几个原因之一就是过去我们支持民间投资的很多政策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在中国仍然存在着所谓的所有制的歧视,国有企业在很多方面它们享有一种特权或者优势。但是民营资本,特别是中小的民营资本,其实在很多方面受到歧视的。这个问题如果不根本解决,我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出再多的文件和意见,估计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这个就需要政府要坚决的改革,政府体制首先要改革,才能够把权利放到市场,市场主体才能变得真正的公平。这次意见里面为什么把这个放在第一条,也是当前最突出的意义。如果没有这一条,民间投资活力是很难激发起来的。

  第二条就是强调了资本市场,从融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要搞直接融资,无论是私募股权、风险投资还是其他形式。现在最大的障碍在哪里呢?我们最大的障碍是我们的资本市场,我们的资本从2011年开始,曾经有好几年根本就没有IPO,企业再融资也受到极大的约束。本来前两年形势很好,但是去年搞出一个股灾,股灾以后到现在为止,IPO的情况也是非常不理想的。试想这么一个大国,这么大一个资本市场,如果仅仅变成一个炒作市场,仅仅就只是炒股票,而IPO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融资的比例仍然很低,融资的量仍然很小,怎么能够激活直接融资呢?直接融资要找到一个退出的渠道,没有很好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所以现在急需要建立一个法制的股票市场,一个资本市场,应该深刻的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而不是不作为,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一种不作为的感觉。

  如果资本市场,比如说注册制如果没有很好的推进,什么时候才能够建立一个很好的资本市场,这是个巨大疑问,其实很多企业家也非常的担心,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企业的股票融资、IPO还是再融资还是债券发行,基本上仍然还是政府审批的体制。这次的国务院文件里面也讲,要逐步的要改变这个体制,这个体制不改变,企业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仍然还需要层层审批,这个融资的问题怎么能够解决?我想很多问题归结到一点,仍然还是一句老话,就是体制和机制要改革,政府要充分放权,有些政府的职能从根本上就应该取消,政府这些部门就应该裁权掉。资本市场应该借鉴国际的经验,我们真正无论从产权的角度,还是从法制的角度,还是从政府放权的角度,真正把我们的资本市场变成法制化的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这个投融资的问题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实际上之前中央国务院出台过很多相关的意见和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和意见,客观来讲落实的情况不是特别理想,希望这一次中央国务院关于投融资改革体制的意见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能够把民间投资的活力激发出来。

  经济之声:关于成本的问题,比如从资金方来说,如果我们看到一个融资项目把钱投进去,如果保证不了安全,风险怎么来把控?

  向松祚:投资有风险,这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我认为这个风险的问题,政府不要去干预。比如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现在有一些违约,在去年在前两年特别在今年都有一些违约事件,这些违约事件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传统制造业行业的国有企业,钢铁、煤炭,比如东北特钢等诸如此类的。这一些原因在哪里?一个是本身发展的时候就没有按照市场原则来办事,很多国有企业信用评级公司都给他们两位三位,他们真的有两位三位吗?难道所有的国有企业都跟国家主权一样的信用评级?这本身就是很大的问题。信用风险应该交由市场,要培养市场化的信用的评级体系,培养市场化的发展的机制,培养市场化的债券的交易机制,这个首先就要解决审批的问题。很多企业发债是有审批的,投资者如果得到损失,马上就要找相关部门去诉求或者甚至是闹事。这次的投融资意见里面讲了要建立一个市场化的办法。

  经济之声:定价的问题,比如说报出一个风险来或者说完全市场化之后,在市场化的时间点上会出现发债成本的问题,会不会由于信用评级重新的打乱需要重新建立,整体发债成本出现了上升的现象?

  向松祚:如果是一个市场化的融资体制的话,它的发债的成本取决于投资的收益。如果它认为这个行业投资收益很高,每年的投资收益可以达到百分之几十,特别是新兴的行业,有些企业家非常有信心,愿意很高的代价来融资,有什么问题?有些行业可能根本就不能赚钱,可能就没有办法来融资,付再高的利息成本也没有人买你的债券。我们不用担心说市场化成本是不是马上就会上升,谁能够肯定这一点?有些行业可能发债成本大幅上升,有的行业可能发债成本会大幅下降,人们看好这个行业。这一次投融资意见里面改革里面也讲,我们有很多价格机制,仍然是政府控制的很厉害,还是需要改,包括我们的金融的价格。利率市场化在这些年做的不错,利率市场化过去有人担心说融资成本是不是会大幅上升呢,事实上也并没有如此。今天融资,融资中小企业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利率市场化,而是因为一个结构的问题,是因为国有企业,房地产大企业、制造业大企业拿了太多的资金,而中小企业拿的资金太少才造成融资成本仍然是居高不下,并不是因为说市场化的问题。所以不论简单地讲说利率市场化以后或者融资体制市场化以后是不是成本马上就会上升,这个结算的依据在哪里?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热门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