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1月9日消息(记者聂宏杰 崔石磊 李佳奇)他个头不高,身材也算不上魁梧,但眼睛炯炯有神,看上去沉稳而热情。他穿着军装,坐在会议室里,脸上挂着微笑,他就是火箭军某团班长俞细文。

  入伍16年来,俞细文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苦练精兵、向战而行,先后参加重大任务100多次,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他播洒大爱,带领志愿者服务队,为2000余名困难学生送去爱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普通一兵的责任与担当。

 

  理论如一汪清泉,越往深里汲取越能品到甘甜味道

  “舅舅,天上的星星为什么那么亮啊?”

  “因为那是英雄的化身!”

  儿时,俞细文最喜欢听退伍的舅舅讲战斗故事。故事里,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犹如满天繁星,闪烁在俞细文的脑海中。

  “长大后我也要去当兵。”5岁时,俞细文就开始模仿军人走齐步,用稚嫩的嗓音喊着“一二一”。

  看到他投入的样子,爷爷就用家里的米票换来邻居家的布票,请裁缝给他“定制”了一套“军装”,又去县城买来镶着“红星”的军帽和军腰带,还为他做了一杆木枪。

  有了“装备”的俞细文“操练”起来更加起劲,拿着木枪腰一挺,英气勃勃颇有几分小战士的模样。

  俞细文1985年出生在革命老区江西婺源的一个贫困家庭。1998年,洪水淹没了他的家乡。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奋不顾身跳入水中,用身体筑起堤坝。那一年,俞细文的小学老师程承浩辞去教职,参军入伍。俞细文深受触动,从那时起,他立下了从军志向。

  2004年,俞细文参军入伍成为火箭军的一员。在一次急难险重任务中,俞细文主动报名,结果部队要求只有党员才能参加。俞细文决心入党。从此,他开始大量阅读理论文章和书籍,从读党报党刊到涉猎经典著作,看到重要理论观点就记下来,读到好的时评文章就剪下来,遇到最新理论书籍就收藏下来。这个习惯,俞细文一直坚持到现在。


  俞细文在图书馆学习政治理论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俞细文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学习更是充满热情。这些年,他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论强军兴军》等系列读本,写下5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学习感言,编印成《感悟真理的力量》《星火集》等理论学习心得。


  俞细文阅读党的创新理论书籍

  此外,俞细文还经常担任理论“宣讲员”,主动承担起部分政治教育授课任务。有一次,俞细文将精心制作的16张思维导图渐次呈现,将《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各部分内容密切联系起来,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了细致的提炼归纳,既消除了大家对理论学习的畏难情绪,还提升了学习效率。


  俞细文利用训练间隙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刘明松 摄)

  有段时间,俞细文发现不少战友认为士官职业技能鉴定“没什么用”。通过调研观察,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撰写了《对士官技能鉴定工作的几点建议》,在军委机关网“建言献策”栏目发表,引来众多战友点赞跟帖。截至目前,俞细文先后撰写了100多篇建言文章,其中7篇在军事期刊发表,16条建议被上级采纳。

  实战实训,淬铁成钢!他是名副其实的 “信通尖兵”

  该团团长顾敦勇谈到,俞细文不仅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而且注重结合实际,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官兵作出了榜样。

  2018年,适逢基地信息网络装备全面升级换代,俞细文所在单位担负着信息保障和安全防护的重任。他所在单位的军事主官陆汉卿回忆说:“俞细文说他能很快具备这种能力,我当时将信将疑。面对繁多复杂的通信网系、全新的操作平台、精尖的系统软件,要完成任务绝非易事。但是俞细文一有空就铆在机房,别人练一遍他就练五遍,别人练一个小时他就加训三个小时,他身上有着一股子拼劲儿。”

  那段时间,俞细文铆在机房,反复钻研,遇到难题就向专家请教。不到一个月,他就把装备调试完毕,率先独立上岗,具备战备值班能力。


  俞细文在机房进行网络状态检查(刘明松 摄)

  “俞班长连续战斗26个小时没休息,直到任务结束。”四级军士长杨沛谈到和俞细文保障的一次红蓝对抗演习时,直竖大拇指。

  2019年5月,一场红蓝对抗演练如期打响。俞细文和杨沛负责演练大厅视频传输、设备调试等通信保障任务。“保障岗位就是战位,来不得半点马虎,多检查一遍就多一分底气。”中午开饭时,俞细文也不忘盯着屏幕,还叮嘱杨沛吃完饭“眯一会”,他一人值守就可以。

  随着演练推进,设备状态正常,画面传输正常,俞细文始终坚守岗位,一夜都没休息。次日上午8点,任务圆满结束,俞细文这才松了一口气。

  作为通信兵,俞细文坚守无形战场不忘初心,日复一日钻机房。俞细文在学习专业上特别能吃苦,他的桌子上摆满了学习资料,他自费购买了相关专业书籍30余本,用过的草稿纸、笔记本摞起来有一尺多高。

  入伍16年,俞细文始终视岗位如战位,备战打仗站排头、当先锋,争做无形战场的“千里眼”“顺风耳”,一步步成长为网络管理领域的行家里手,2019年被火箭军评为“信通尖兵”。

  乐善有恒,大爱无疆!他带头帮助2000余名困难学生

  “5年前,一位解放军叔叔照亮了我的求学路。我要早日成才,沿着他的路继续前行。”2020年9月13日,在西南交通大学开学典礼上,曾桃香作为新生代表登台发言。台下,俞细文露出欣慰的微笑。

  曾桃香是江西井冈山革命老区的一名贫困女生、品学兼优,曾因家庭贫穷,一度产生辍学的念头。俞细文得知后,想方设法给她筹措学费、生活费,邮寄复习资料,还定期写信鼓励她。

  2013年,俞细文在探亲休假时得知村里有5名孩子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他和妻子刘小梅商量,想给这5个孩子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直至他们完成学业。刘小梅一开始并不理解:“当时,我们的孩子不满一周岁,我没有出去工作,家里还要日常开销,我们确实没有这个能力。但细文和我说,姐姐当初是为了让他读书而辍学,这是他最大的遗憾,我们省吃俭用点儿应该也能过得去。”


  俞细文到驻地小学爱心助学,小朋友们特别开心(邹雪锋 摄)

  有一次,俞细文外出执行任务,让妻子刘小梅代他给贫困学生转交助学款。“阿姨,谢谢您,我这次考了100分,我会好好读书。前两天我和爷爷卖了点儿粮食,您不用给我这么多。”把助学款转过去之后,懂事的贫困学生给刘小梅发来短信。

  看着身边熟睡的女儿,学生的短信一下子触碰到了刘小梅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她和俞细文说:“我们苦点累点不算什么,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

  有段时间,俞细文为了攒助学款,就在营区内外顺手收集旧报纸、饮料瓶等废旧物品。后来,他捐资助学的事情在战友之间慢慢传开,越来越多的人深受感动而参与进来。

  2013年7月,“俞细文扶贫爱心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几年来,通过强军网、融媒体等平台的传播辐射,越来越多的力量汇入这支团队。

  七年时间里,俞细文利用业余时间走访了安徽、江西、浙江、西藏等地方,行程近7万公里,个人累计捐款10万余元。他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务队,为2000余名困难学生送去了温暖和爱心。他们资助28名学生考上大学,帮助102名失学孩子重返校园。


  俞细文定期给驻地小学的孩子们过集体生日(刘明松 摄)

  战友们问俞细文:“班长,你搞扶贫爱心活动这么些年,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的?”俞细文说:“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没能好好的上学。所以现在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这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