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领取快餐

  央广网2月28日消息(记者王锐涛、刘鹏)近日,记者来到陆军第75集团军某合成旅的野外宿营区,和官兵们一起进行为期一周的“没有炊事班埋锅造饭,告别四菜一汤”的特殊战备演练。演练中,记者领到了一份单兵口粮,里面只有几块压缩干粮,能量棒和巧克力。

  早上八点,吃过几块压缩干粮后,官兵们就立刻整队出发,开展直线距离20公里的徒步行军。班长李长江是服役10年的老兵,他说现在压缩干粮的口感已经有了明显改善。李班长接着说:“现在的口感比起以前要软一点,味道有水果味,更加多种多样了,每个人都能吃到不同的口味。还有就是巧克力,每个人发两块巧克力,和压缩干粮一起吃,利用小休息,补充体力,也不影响行军的时间。

官兵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就餐

  连长高宇告诉记者,这些食品足以维持一个士兵在战场上一天所需的热量。

  这次的保障模式主要依托官兵们自己携行的单日份的干粮,依托平台运行的半加工食品,还有依托地方军工站、服务区,对我们进行保障,各种民营企业对部队进行食物的补给。

  三个多小时的行军后,部队原地休整,开始准备午餐。由地方企业生产的标准化自热盒饭早已送至指定地域,官兵们利用发热包对食品进行加热后,15分钟内就吃上了热气腾腾的午餐。司务长邓伟告诉记者,这种自热食品比传统的“埋锅造饭”方式节省了大量时间。既解放了炊事班,让原来的炊事班成员成为战斗员,又结束了以往传统埋锅造饭的保障方法。

  记者有些担心地问:“如果长期野外作战的时候吃这种东西,会不会对我们战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呢,比如会缺乏一些微量元素?”

  司务长邓伟回答说:“这个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我们在具体保障过程中是军地融合的,自热食品中有蔬菜、肉类、禽类,主副食,营养更健康、更全面。品种也比较多,泡椒味的,牛肉的,回锅肉的,口味比较大众化。”

  第75集团军某合成旅保障部部长任友总说,除了订购地方企业生产的标准化自热盒饭外,在机动投送阶段,签订协议的高速路服务区、军用饮食供应站将直接为官兵提供热食保障服务。他说这次演习最大的特点就是检验个人携行、平台运行、后方加工补给三种保障模式在各作战阶段的综合应用,最大限度融入了军民融合保障,提高了综合保障效益。

  任友总部长介绍说,在挑选这些地方企业和军队进行合作,都是按照招标程序组织招标,签订应急保障协议。为了保证这些地方企业能够按时履约,他们都签定了应急保障协议,依托地方的工商、食品监督部门,对他们实时监督,同时部队这一方也派驻一些监督人员,提前进驻,进行监督督促落实,提高军民保障的效率。

记者与战士在野外吃自热食品。

  在探索军民融合保障的过程中,任友总表示,在作战需求的牵引下,部队还在输送方式、后勤装备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任友总说:“下一步我们在演练当中也纳入了直升机的投送,立体化的投送是必经之路。另外对饮食装备的创新,前期跟四川一家公司联合开发的一个自热饭盒,可以在12分钟之内,把500毫升的水烧到62度,平时还可以喝点热水,很贴近我们的实际使用。”

  据了解,在这次演练中,来自全军科研机构的十多位专家检测记录了官兵饮食前后的生理特征、心理反映,并展开数据研究、分析、对比。专家组成员、陆军勤务学院副教授龚战胜表示,他们将不断细化标准,探索打造军为骨干、民为主体、军民融合的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格局。

  龚战胜教授说:“借助部队演练、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契机,将地方快餐企业融入到部队野战饮食保障的训练科目和训练过程当中,进一步捋顺保障的体制机制,提高军民融合度和实战保障能力,推动我军战场饮食保障从生活型保障向打仗型转变。”

地方配送的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