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央广网 > 汽车

碳配额管理离落地有多远?


2016-09-28 07:42 中国汽车报网   编辑:高姗

  探索建立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共识。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即以碳配额交易接档现行的补贴政策,释放了政府加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管理的信号。

  不过在业内普遍肯定实施碳配额管理政策取向的同时,也有不少专家质疑,对汽车使用环节实施的碳排放管理是否真正有利于汽车的节能减排?借鉴美国加州模式的碳配额管理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在制度设计层面可行性又如何?为此,《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应考虑全生命周期制度设计

  根据《意见稿》,所谓新能源汽车碳配额,是汽车企业生产和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与燃油汽车相比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车企可以通过生产、进口新能源汽车,或从碳交易市场获取碳配额,而配额不达标企业则要面临高额罚款。

  《意见稿》借鉴了美国加州零排放汽车法案,并结合中国现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美国加州发电所消耗的能源基本上可算作清洁能源,我国发电量中70%仍是煤电,这意味着发电环节会排放出很多二氧化碳。从全生命周期看,基于使用环节实施的碳配额管理,是否利于减排尚有讨论、验证的空间。

  对此,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对《中国汽车报》表示,他曾组织相关人员对同类型电动车和燃油车全生命周期的减排效果做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相较燃油车,电动汽车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如按照同级别乘用车百公里耗油6升、耗电13~15千瓦时计算,汽油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碳排放分别为14.8~18.6千克和10.7~12千克。“电动汽车不算是零排放汽车,但确实是低碳车”。

  不过由于汽车碳排放管理在全球范围内还是一个新课题,国内目前对新能源汽车全链条的碳排放研究还相对较少。针对《意见稿》提及的“加强对汽车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管理”,一位业内人士则强调了新能源汽车在排放管理上的优势。他称:“新能源汽车作为使用环节的零排放汽车,有利于对污染排放物的集中治理,避免私家车的零散排放聚合形成新的污染物。从此角度看,碳配额管理有利于减排。”

  此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副主任高和生对本报说,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改善,电动汽车使用效率也在不断提高。碳配额管理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对节能减排的利好未来将更加凸显。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热门图集